第八十五章 汉水血未休(一)-《我在江湖做女侠》
第(3/3)页
关彝单独说了计策,和杨伊所想也相差不大,也就是疑兵之计罢了。
派出信使,半路截住援军,果不其然,姜维派了援军;还有诏命本来准备节节抵抗,散入各郡县的散军,再次汇聚,然后到了营中。
一天后,大营前移,如今汉水中,已然冰冻,当然冰层还未曾厚实,再有一天,也就差不多了。
天色已晚,汉军全军都在厉兵秣马,有的甚至已经开始出发或提前行动。
从汉中率军到来的是张腾所部,被杨伊任命为直属督战队,负责巡查所有大营外围,以防有人走漏消息,又或是临阵叛逃。
跟随杨伊乘船,星夜而来的,有文臣也有武将,文臣就是杜轸、李密、陈寿、马亭四人了,皆是翰林学士,不过马亭是从龙之臣,也通军事,还兼任了尚书丞。
他们四人数日都没怎么歇息,毕竟乘坐的是小船,这一路上也是提心吊胆的,到了军营,议过事后,方才有机会歇息。
不过,这种安歇注定是不能安心的,睡到四更朝后,五更未至,大约睡了个囫囵觉的四人便纷纷起床。
“都睡不着?”马亭当先开口。
几人却都是浑身酸痛,这歇息了却是更累了。
“如今官制,处处纷乱,陛下登位之后,改易新法、新制,和汉制多有不合,三位以为然否?”
此时却是杜轸随意开始扯了一句。
杨伊在绵竹开了一次科举取仕,又在锦官城做了一次,在汉中郡也做了一次,到东三郡也做了一次。
置大汉察举制不顾,频频科举,这才一年时间,已然以试取仕四次,这固然部分是上恩,但是长此以往,察举制还有存在的必要吗?
只是此时无人应答这个问题,陈寿此时岔开了话,问着:
“马尚书,你怎么不向陛下进言,吾等何至于此,陛下之重,重愈泰山,怎可犯险?”
杜轸此时为了缓解尴尬,也附和着说:“……是啊!之前大半年,陛下一意维持,堪称千辛万苦,上下方才团结一致,做了那么多事,国中虽有争执与挫折,但总归是比他处好太多吧?这么多人的辛苦,怎么可这么犯险呢?”
听到这里,便是马亭也心有余戚戚焉……
他是真喜欢如今汉国朝中的这种气氛,一面不失之前大汉政治传统,一面却能合力做事,而且还升迁通畅,而那种气氛是要天子和大臣一心,还有局势混杂在一起,才能勉力维持的。
这可能就是当年诸葛丞相在位时,朝中才会有的气氛吧!
虽然为马谡后裔,但是马亭却并不会怨恨当年的丞相,毕竟,若是当年可能坚持一二,这大汉天下,也不会如此艰辛。
“是啊。”陈寿此时一叹,说着:“之前大半年间,陛下在绵竹、在锦官城、在汉中的气象,堪称明君风度,诸臣僚虽有龃龉,却也多有昂然奋进之态,如今陛下行险,吾却以为大可不必急着如此?”
马亭此时闻言,干脆冷笑一声,问着:“学士想说什么?”
“马尚书,你的学问也是公认的好,吾正有一问。”陈寿此时扭头看着马亭正色相对。“前汉后汉,血脉继续清楚,但是两朝呢,还是一朝?”
此言一出,此时在场的其余三人登时变色。
而马亭脸色在月光下变幻了一阵后,却反而放松了下来:“光武自成体统,是有光武中兴基业在的。”
“你看。”陈寿忽然摊手失笑,相顾左右二人,且言之凿凿。
“事情不又绕回来了吗?我虽学问浅薄,但这些日子随着陛下颠沛流离,便常常想一事,献帝之后,仲汉实已亡,乱世实已至,陛下行事,虽有诸臣将支撑,但凡事皆尽力自为,若能自定胜败,自兴基业,祖宗法统这四个字,却是一文不值!”
听到一直避而不谈的那四个字被‘一文不值’,马亭神色恍惚之余,只觉眼前这位学士,早非城府二字可论,所思所想,着实让他震动,偏偏又真心信服。
也是暗自感叹,当然此语不是说给他听的,陈寿主要是说给杜轸听的。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