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是!”李密高声答应了一声,一步跨进去,书房中还是比外面暗些,略定了定神,就看了上去。 只见杨伊坐在靠墙处书桌上,面前桌上堆得都是公文,放着笔砚。 这房中现在,马亭、杜轸、陈寿、刘伶这几个文官都在,武将中,老将姜维、廖化、张翼也都在。 李密连忙行礼。 “卿起来吧,先坐下。”杨伊在阅读着一文件,过了片刻,才抬起头,说着:“信鸽百里传信,司马炎督师八万,锐不可当,现在可能已经攻克了潼关,当然也可能还在进行着攻防战;北部却是不妙,北匈奴之军已经连克数县。” “根据情报,司马炎有数百攻城车、楼车、投石机这些攻城利器,连坚城都可攻克,实是让人触目惊心。” 此时李密细看,杨伊目光炯炯,脸色肃穆,又说着:“各位,现在如何处置,大家都说说意见。” 姜维此时沉吟半晌,稳重的说着:“陛下,末将还是以为,目前吾国的实力,尚未足大举干涉这等战局,宜广积粮,稳基业,潼关之后还有长安城,长安城高墙厚,钟会若收兵一处,有数万兵,就算司马炎能攻下,也必元气大伤了。 不可能再有实力北进南伐,等明年,国中积蓄足够,陛下再北伐,才是万无一失之策!” 闻言,廖化却是点头赞同,张翼不置可否,却是陈寿此时站起来,一礼之后,微笑的说着:“都督此策是固本培元,的确不失为治国良策,但若是坐看,错失了良机,司马炎吞食了长安,岂会停留,必会趁此大胜伐我,就算消耗甚大,二十万大军也至少还有十万,粮草兵员又有中原为积,今年不伐,来年也要伐,臣建议,先坐山观虎斗,吞下钟会部,再以长安坚城逼退魏军。” 此时张翼轻咳一声,说着:“陈学士所说甚是,只是坐山观虎斗也要把握分寸,钟会虽激于血气,与司马炎作战,但是我们一味坐山观虎斗,此人未必就不降司马炎了。” 在场的人说完,李密此时也一拱手,从容说着:“臣以为,此战必出兵,依目前的情况来看,若不出兵,长安钟会部或破或降,绝无生理。”v5 “魏本就占有天下五分,本是已经占了大半,再重得关中,吾国就风雨飘零,岌岌可危,故必出战也!” “钟会是士族翘楚,性格刚烈,这从司马炎劝降逼之,而悍然杀使可见,若我们坐山观虎斗心思太过,只怕钟会厌恶我们,比司马炎更多,反而逼到反面,就算万一降了我们,也是日后祸端。” “再说,陛下要治天下,治统有二,一是王,二是霸,陛下乃是炎汉正统,唯有行王道,这王道就是以堂堂正正之师,一举击破司马炎,如此,放眼天下,谁敢不服?魏国已服,吴国岂能争锋?如此方为天下真主。” 马亭此时微微皱眉,说着:“可是我军只有十万,司马炎却有二十万,如何才能以弱胜强?” 在场的人都是真正的治政治军人才,深知以弱胜强这事,多是诡道,并不能在战略层次上孤注一掷。 虽然有兵甲之利,但是这并不能弥补一倍的数量差距,何况魏国也有精兵,这二十万中,只要也有一半的精锐,双方硬实力的差距还是很大的。 “潼关和长安都是城高墙厚,就算有攻城利器,也必有折损,钟会向我们求援,就是暗示臣服,也必是他损失巨大的时候,我等只要在他在求援时,立刻出兵就可。” 陈寿此时起身再次说着:“此时,司马炎虽有八万,攻至长安也必折损一万,而攻城战,全军必是劳累。” “此时决战,敌虽有十八万,却是疲惫之军,我军只有十万,却是好整余暇,这从军队上说,实际上是平局。” “可司马炎本是败军之将,不足言勇,我主英明神武,如日东升,岂能不胜?” “不过,我等只是参谋,是战是和,还请陛下决断!” 听了这话,杨伊微微点头,这非是争辩,而是统一意见,见着姜维等将没有话说,也就是表示同意这一战了。 时局确实可以拖下去,但是汉国在积蓄,魏吴两国也在积蓄,魏国雄踞天下五分,占了关中就是六分了,而汉国只有两分,非得有三倍积蓄的速度,才能和魏国持平,而这个时代,积蓄能力是有上限的,何况,魏国也能积蓄。 这样拖下去,就会失去最宝贵的战略时间,如果这时拖延下去,她和刘禅又有多少区别?和那司马懿又有多少区别? 要想夺得天下,终究必有此一战,此时是十万对二十万,若是及时救下钟会,说不定是十五万对二十万。 之前曾以堂堂正正之师,一举击破贾充,彻底奠定了统治的基础,现在自己也必要以堂堂之师击破司马炎,才能告诉天下,谁才是真主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