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不行!” 杨伊却是不愿意,这也是为集权,那些封疆大吏也该处置一下了,各地郡守、县令是其中的重中之重。 “那何妨同时梳理旧事的同时,对景耀六年后有功臣僚予以嘉赏、追赠?”姜维在思索片刻后,提出了一个建议。 “好!”杨伊这才同意,这是要将功补过了,如是补不足,那么就只能不客气了。 “朕的意思是……”杨伊自然不会是仅此而已的,又说着:“如今这些人扯到这里,让朕着实愤怒,所以想让内卫锦衣卫再去抓个几家!以作震慑!” 闻言,此时翰林学士杜轸上前,拱手说道:“陛下,须防用威过度!” “朕也没把这些人像是国贼那般处置,又是留妇孺、又是留下家具宅邸的,当事人也多少只是充军为奴而已,还想如何?” 杜轸闻言也很是无奈,只能尽全力劝解道:“须有证据确凿,不可做牵连。” 杨伊点头。 而锦衣卫指挥使张牧之旋即在几名近臣复杂的目光中出列拱手,却又小心相对:“陛下,可要防着这些人家眷四处流窜?” “不要。”杨伊冷笑相对。“入宫来求情也好,往亲眷间哭诉也罢,朕且看他们如何折腾……” 众人无话可说,张牧之也即刻转身准备往京中去,这件事到此,也算是绝无转圜可能了。 不过,就在此时,一名内卫匆匆迎面而来,却又带着一个密信盒子,张牧之本能上前,临到跟前看到对方是内卫,方又赶紧避开,然后直接越过对方出门而去。 内卫和锦衣卫如今像是对立了,双方互相辖制,这也是皇帝之意。 自有临近内卫赶紧上前接过,只是打开一看封皮,便肃然起来,然后转到亭上直接交给了皇帝。 杨伊见是内卫讯息,同样严肃,而打开大略看了一下后,却又不禁失笑,并抬头相对姜维所言:“姜卿,却是吴国来信,说了一件事,乃是吴国国主孙皓忽然中风,梁王秉国!” 周围近侍文武,此时一并面色大变。 “陛下,可要唤回张指挥?”李密此时上前一步,面色严肃。 “不必。”杨伊继续看着札子后半段汇报,却是微微摇头。 “那可要唤宰执来议事?”李密又继续追问。 “不必专门议事,将此事发给各部院便可……”杨伊扔下信报,抬起头来,不慌不忙。 “当下之事,是礼部、刑部、大理寺让他们将追夺恩荫一事,从速、从严、从广,给处置了!不然等着吴国闹起事来,这清算积弊一事,不免要稍作暂停……再追上张牧之,让他再多抓个三四家……” “陛下。”此时杜轸看了一眼一言不发的陈寿,恳切再对。“事有轻重缓急……” “这算什么急事?”杨伊不以为然。“无非是宫廷之变,最多有圈禁国主的嫌疑罢了,北面魏国那么多事都过来了,何必在意这个?反倒是剥夺滥恩滥荫一事,却能为国省下多少钱粮?孰轻孰重,难道不是一目了然吗?” 杜轸愕然当场,却不知道该如何反驳?他是众卿中唯一坚持儒家的真学了,只是这天下,却像是没有一国再讲“礼”一般,相比魏吴两国,汉国如今这般竟然还算是好的!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