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五章 推销之王-《我们的1983》
第(2/3)页
那家外资饮料商行因为审查周期太长,元宪洲只好放弃了,他把全部精力放到衬衫厂。
果然不出元宪洲所料,衬衫厂负责人认为他们是本地企业,知名度已经足够,没必要在本地演唱会上宣传自己。
元宪洲给他们分析两点。
第一:近水楼台先得月,如果贵厂在自己家门口都不宣传自己,外地的衬衫厂趁虚而入恐怕就被人断了后路了。
第二:明星穿上贵厂的衬衫演出不仅会在本地起到宣传效果,还能伴随新闻图片等形式宣传到其它各地。
工厂的负责人都觉得元宪洲说得很有道理,但他们还是决定先研究一番。
元宪洲跑完所有厂子后,老梅也回到魔都了,听了元宪洲“明星代言产品”的想法,顿时赞叹不已,也按照元宪洲的办法给漏掉的厂家再次打电话,结果成功挽回一个客户。
经过一个星期的忙碌,原本亏损的演唱会已经有了众多的赞助厂家,赚它个盆满钵满已经是板上钉钉的是事儿了。
元宪洲和老梅是个体户,注定能赚到大钱,曹主任拿回扣也能把口袋塞得满满。宣传海报和演出票都已经印出来后,作为地主的曹主任招待元宪洲和老梅,先是享受一番扬州捶背,接着去吃大闸蟹。
吃着喝着,曹主任再次赞叹元宪洲人小鬼大。
元宪洲笑了:“承蒙两位哥哥担待,小弟才有机会恣意妄为……”
曹主任和老梅都笑了。
“以后你还是继续恣意妄为吧!只要我们有钱赚就好!哈哈!”
曹主任说起最近有人倒卖国库券赚钱的事。
“听说他们都赚了不少,有的半年就赚了几十万。”
老梅羡慕不已:“那不错啊,比我们当穴头强。”
元宪洲却摇摇头:“没什么意思。倒卖国库券至少需要10万块本钱,利润也就百分之十左右。而且眼下并不合法。还不如等几年买内部股权。”
老梅连连赞同:“香港那边很多人都靠炒股发大财,将来国内应该也会有股票。”
曹主任撇撇嘴:“股票是什么东西?吾是搞不明白咯,还是喝酒吧。”
三人又喝了几口。
老梅又问道:“老元啊,接下来几年还有什么可以发财的办法呢?”
“买房子啊!”
对此,元宪洲是身体力行的。
这半年元宪洲陆续在魔都、燕都分别购入十几处房产,兴都更是,元宪洲不光买下一座座小杂院,还买了不少地,因为那时对私人购买土地是宽松的。
“还有啥子呢?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