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好一个推责摘身。 王月瑶看着一句话就将自己抽身干净,将事情都推给沈长淮的沈母,心有不忿。 然沈长淮是庶出,眼下又是非常时期,不好与沈母起争执,否则怎么都是错的。 王月瑶忍着气,回到自个院里后瞬时红了眼落起泪来。 “怎么了这是?”柳姨娘不解关问。 王月瑶哽声开口,将事情大致说了一遍。 “母亲分明就是欺负夫君忠厚老实,逼着我们填补,可我们哪有银子。”王月瑶委屈控诉。 沈长淮抿着唇坐在一旁,眉头紧拧。 柳姨娘看他们如此为难,也跟着发愁:“我这些年也攒下了一点,可离三千两远远不够。” 柳姨娘出身寻常百姓家,又是妾室,入侯府时几乎没有嫁妆,全靠这些年的月例和赏赐,一点一点积攒。 老侯爷在世时,待她很好,时常会给她一些,老侯爷走后,便只剩下月例,几乎都贴补给沈长淮读书了,还有每年老夫人和沈母生辰送礼。 柳姨娘细致算了算,愧声道:“我只有二百两现银,还有些首饰可卖,长淮你拿去换点银子应急。” 这几年她跟着沈长淮住,侯府便不再给她月例,都是以往旧蓄。 “姨娘……”王月瑶又心疼又委屈,犹疑道:“实在不行,从我的嫁妆里……” “不用。”沈长淮突然出声。 王月瑶和柳姨娘怔愕的看着他,不明其义。 “不凑怎么行,夫人都将事抛给你了。”柳姨娘无奈叹气。 她没读过书,能入侯府已是顶顶好命,多年来习惯了逆来顺受,不敢违逆。 好在沈长淮争气,能生养出这么个儿子,她此生无憾了。 只是人活在世上,无法独善其身,想要倚仗侯府,便也得撑起侯府。 沈长淮道:“母亲既把事交给了我,那便由我处理,姨娘拿二百两银子给我便可。” 凑成一千五百两,是他最大的让步。当然,这让步不是给侯府的,是给朝廷的。 他在百官之列,理当尽其所能出一份力。 王月瑶忐忑道:“侯府只出这点,会不会被指责笑话?” 沈长淮平静道:“人立于世,凭心而行,只要我们无愧于心便可。至于他人看法,不必在意。” “那夫人那边怎么交代?”柳姨娘有些担忧。 第(1/3)页